工作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概况

学生工作概况

学生工作部(处)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学生工作理念,强化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维护学生安全稳定,全面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一、学工队伍建设

精心配备优化结构

学校以政治标准为首要条件,坚持“以德为先、择优录用”的原则,学工队伍的数量和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专职辅导员66人,男女比为1:1,生师比199:1;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9人,与2025届本科毕业生的生师比为368:1;设立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6名,生师比2189:1。

三维赋能提升素能

学校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入职培训、校内集中培训、学工骨干校外培训等,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一是开办辅导员成长工作坊,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内部经验分享和交流,一月一次,校内培训不低于16小时;二是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动,开展暑期思政能力提升培训班,为学工队伍成长赋能;三是组建8个辅导员工作室,促业务提升。

制度保障扎牢根基

修订《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辅导员月度量化考核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为辅导员队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评选“优秀辅导员”“成长之星”,打造有温度的学生工作“导师天团”,提升辅导员工作价值认同。

二、学生服务保障

学业支持全程覆盖

学校着力构建五方联动机制,注重发挥学院院长、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校友等在新生入学教育学业就业目标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学业发展目标。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定期交流研讨学生学业问题,选派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和考研组建“灯塔优学”宣讲团,开展学风引领行动推进学业帮帮团活动,推进学业精准帮扶

职业赋能双轨并行

新生入校后,在辅导员指导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大学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邀请专家名师、企业高管、优秀校友来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让学生加深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坚定职业理想。开展职业规划展示汇报活动,强化朋辈引领作用,定制学生个性化成长手册。开展生涯赋能成长嘉年华活动,加强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融合,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求职大赛和简历制作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双创教育成效良好

优化工作机制。学校成立校长、党委书记负责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工作;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校双创工作形成了创新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学工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联动机制搭建532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创业指导、项目孵化、赛事组织、双创教学、管理服务”等五项功能,全面培育“校内创新创业导师、校外企业导师以及双创学生骨干”等三支队伍,建设“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两大特色平台。

聚焦时代内涵,提升双创素养学校致力营造校园勤于学习、善于创新、乐于实践、敢于创业的双创育人氛围。注重三个聚焦加强双创教育。一是聚焦课赛融合,以赛促学。将创新创业课程与创新赛事有机融合,通过赛事全过程模拟及参与提升学生创新技能近三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省级奖项13项,其中银奖5项二是聚焦特色双创活动学校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嘉年华、创新大赛、文创集市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双创兴趣三是聚焦指导服务学校通过招募创新创业导师,举办双创讲座、双创工作坊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校内外指导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累经验、收获成果。

近三年,学校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20项,其中2022年36项国家级9项2023年40项国家级10项2024年44项国家级11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22项,1人入选湖北省长江学子就业创业人物。2020年,学校获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2021年度荣获新华创新创业示范高校

就业服务精准有力

学校定期举行考公考编、考研、求职面试等各类就业相关讲座,举办职业规划类赛事,不断强化建设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各类就业教育课程。广泛应用互联网,通过国家智慧就业等平台,对口发布就业信息,对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参军入伍,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等国家和地方专项招聘,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来自灾区、性格内向、心理脆弱和缺乏自信的毕业生,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政策扶持等方式,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每年组织中大型专场招聘会10余场。

资助体系多维保障

成功申报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工品牌)专项6项,推出 青春领航人 辅导员育人故事专题报道9期。3人获评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5分别在湖北省高校辅导员育人故事分享会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成果奖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评比中获奖

资助体系多维保障

学校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学生资助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了完善的资助办法和奖助制度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数据库,开通了新生入学 “绿色通道”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多途径全方位的学生资助体系,最大限度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近三年,共评出各类奖助学金18400人次,总金额4549.53万元;协助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375人次;为服兵役学生教育资助1077人次,发放资助金1470.14万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583个,总金额86.90万元;为2027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毕业生,申请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336.77万元。

心理育人四级联防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建立8个二级心理工作站,积极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多元主体形成“同心圆式”心理育人共同体坚持以心理老师为核心圈,辅导员、班主任为紧密圈,行政管理及后勤人员为协作圈,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各类学生组织作为重要的朋辈资源,在教育引导、支持帮扶、识别异常、危机干预上聚合联动。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展100%全覆盖心理普查和访谈,建立重点关注“一人一册”跟踪帮扶制度;常年开设24小时心理紧急求助热线,基本实现“预约咨询不排队”,推进关爱升温行动,提升心理育人实效。

近三年,每年举办心理专题培训交流活动30余场、定制化心理专题讲座及心理团辅等50余场、大中型心理实践活动60余场;约50000人次参与,并多次在湖北省高校心理短视频大赛、江城之星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佳绩2023年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获批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

跟踪调查持续改进

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引入第三方数据公司 “麦可思” 对毕业生月收入、晋升状况、职业行业竞争力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先后成立武汉晴川学院校友总会3个校友分会,通过校友会建设赋能学校的建设与发展。